全体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
为迎接四川轻化工大学建校60周年,学校组织开展“60年60件”征文活动。档案是历史的记忆、岁月的痕迹、文化的传承,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讲述档案以及档案背后的故事,回顾学校60年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历程,展示学校60年砥砺前行、开拓奋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现特面向全校教职、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征集讲述档案以及档案背后的故事。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及范围
围绕学校建校以来办学和发展过程中,有纪念意义的实物类(如:证书、奖旗、奖状、奖杯、锦旗、奖章、字画、牌匾、印章、凭证、实验器具器材、老物件等)或声像类(此处主要指照片)档案来进行写作与讲述。
二、征文方式
1.文字作品征集:主要集中在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写作形式。
2.口述作品征集:参与者可通过口述形式(主要针对年龄较大的参与者),讲述档案及档案背后的故事。
三、征文要求
1.作品须本人原创,内容真实健康向上,主题突出,文字简洁精炼。
2.题目自拟,字数原则上应在300字以上。
3.文尾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以及原工作学校、部门和原学习学校、学院(系)、专业、班级。
四、其他说明:
1.学校档案馆长期征集、接收各类档案。
2.参与者所讲述档案,应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并与学校办学与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
3.学校档案馆面向全体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开放实物档案,可查阅实物档案挖掘档案背后的历史。
4.提供口述作品的参与者,可联系工作人员根据要求提供音频、视频材料,也可联系工作人员上门录音、录像。
5.入选作品学校结集印刷宣传。
五、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06月30日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小慧
联系电话:0813-5506628
电子邮箱:dag@suse.edu.cn
通信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学苑街519号四川轻化工大学档案馆
邮编:643000
附:征文参考
附参考:
我与“老表”
苟文成
“老表”是一块陪伴了我50多年的500型万用表,这么多年我一直对它细心呵护,时至今日,仍然拥有完整的测量功能,每每看到它,就想起“老表”在我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
1965年3月8日,高教部正式批复同意华东化工学院在四川自贡市建立西南分院,对外以“652工程”为代号。5月20日,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建设工程负责机构——“652工程办事处”正式成立,钱昌彬为主任,龚德明、李广友为副主任。下设人事秘书、施工、材料、财务、水电、设备、总务6个组。
1965年7月7日,高教部批复同意652工程在四川地区招工200人。
1965年12月,经高教部同意,在自贡招收青工150人,在上海招收青工50人,共同参加652工程筹建工作。经过学习培训后,根据情况再分配具体工作。我便是自贡招收的青工中的一员。
1966年3月,设备组正式成立,由诸葛濂同志担任设备组组长,我被提前分配到设备组仓库做物资管理工作,接收管理到达工地的各类物资设备。设备仓库小组负责接收从上海总院调拨来的和分院自己直接订购的各类物资设备。包括教学科研实验用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玻璃仪器、各类原材料、工具量具、生产实习用机械设备、图书以及各类行政办公用品等,均由设备仓库接收管理,并分配发放到各使用部门。
1967年初,“652”工程停工了,原在自贡招收的一批青工,有一部分调配到了自贡市的其他单位,我作为留守组成员,一直坚守在工地现场,与其他留守组成员一起保护工地的各类物资设备。
1969年3月分配到实验室工作的青工结束上海学习培训回到工地后,由于还没有招收学生,实验室没有工作,大部分同志都暂时安排到设备组,成立了仪表维修车间,参加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1971年8月,高教部、燃化部、上海市及四川省共同研究,明确652工程继续进行。因此1972年准备招生前,为保证发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开机就能正常使用,我们设备组全体同志以及从其他单位调来上化分院的老师一起到维修车间参加这项工作,加紧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工作。设备组针对不同的仪器类别设置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了必要的工具、量具。我被分配到检查、保养记录仪和示波器小组,这只500型万用表就是发到我们小组的检测工具,由我负责保管、使用。
那时存放在设备库房的仪器设备要定期通电检查,遇到故障,万用表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检测工具。有一次,一台示波器在通电检查时,指示灯不亮,用万用表测试后,发现线路有断开,经检查确认为装在仪器背板的保险丝坏了,更换保险丝后,示波器开机正常了。
自上化分院开始招生到后来的四川化工学院,这块500型的万用表,一直陪伴我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成为我工作的得力助手。
后来有了数字万用表,指针式的万用表就少有人用,再后来,这只出厂于1966年3月的指针式万用表已达报废时间,考虑精度等参数指标,将这块“老表”做了报废处理,自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尽管已经报废了,但这块表还能使用,测测电压、电阻还是没问题,我就将它留在设备处继续发挥作用。有时设备科的电源出现问题,这块表依然能帮助我快速找到问题。
到上世纪90年代,四川轻化工学院各实验室基本都用数字万用表替代了指针式万用表,但一些老的指针式万用表还是被老同志们视为宝贝,常常在仪器检测和故障判断中被使用。如今看到这块表,当年我们加班加点保养仪器设备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现在,我将这块“老表”赠与学校档案馆,让它以新的的方式在新时代继续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苟文成,男,1944年9月出生,四川轻化工大学退休职工。